低場核磁共振波譜儀的原理是來源于原子核能級間的躍遷。只有置于強磁場中的某些原子核才會發生能級分裂,當吸收的輻射能量與核能級差相等時,就發生能級躍遷而產生核磁共振信號。
用一定頻率的電磁波對樣品進行照射,可使特定化學結構環境中的原子核實現共振躍遷,在照射掃描中記錄發生共振時的信號位置和強度,就得到核磁共振譜。核磁共振譜上的共振信號位置反映樣品分子的局部結構(如官能團,分子構象等),信號強度則往往與有關原子核在樣品中存在的量有關。
核磁共振波普法具有精密、準確、深入物質內部而不破壞被測樣品的特點。此外,核磁共振是目前能夠確定生物分子溶液三維結構的實驗手段。
低場核磁共振波譜儀如何計算耦合常數?
在網上有這樣一個求助帖:請教偶合常數的計算,比如:—OCH2CH3這兩個碳上的氫之間的化學位移差值一般超過2了,400M核磁,那再乘以400的話,偶合常數豈不是快一千了?
首先我們得搞明白偶合常數的定義:自旋偶合會產生共振峰的分裂后,兩裂分峰之間的距離(以Hz為單位)稱為偶合常數。不是兩組氫之間化學位移的差值,而是一組峰中相鄰兩個峰之間的化學位移的差值!
可以從偶合常數看出基團間的關系,鄰位偶合常數較大,遠程偶合常數較小。還可以利用Kapulus公式計算鄰位氫的二面角。對于有雙鍵的化合物,順式的氫之間偶合常數為6~10Hz,反式的氫之間偶合常數為12~16Hz。